梧州六堡茶:一片树叶 蜚声海外
夯实基础。与此同时,梧州通过多方争取,前后历时8年,成功申报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六堡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使六堡茶原产地标准得到国家层面的确认。梧州还不断鼓励六堡茶加工企业推行规范化标准化生产,加快推行产品QS/SC认证,实现六堡茶整体的生产标准化、优质化、产业化。到2016年初,全市的六堡茶年产量已经达到1.12万吨,形成了45家六堡茶生产企业,200多家销售企业,六堡茶总产值达到11亿元以上。
茶船古道,进入发展新阶段
梧州作为海陆丝绸之路交汇的商埠重镇,历来都是“两广商埠”和“水上门户”,交通网络发达。自1897年开埠以后,商贾云集,百物兴茂,一条西江水道更让梧州成为了连接中国西部地区与粤港澳的主要通道城市,造就了梧州这座“百年商埠”。若要诉说六堡茶的传奇,一条在中国茶叶运销史上极富传奇色彩的“茶船古道”总是绕不开的话题,这条古道见证了六堡茶的百年侨销历程,也沉淀了六堡茶槟榔香的沧桑古韵。
一百多年前,每当六堡茶制成之时,即在六堡镇的合口码头被装上“尖头船”,然后沿六堡河而下。据《中国茶讯》记载:“由合口街用小船装运至梨埠,在春夏水大时每船装运四十担。秋冬水小时每船装运二十担。由梨埠换木船运至封开,再用电船装运广州,再出口港、澳。六堡茶除在穗港销售部分外,其余大部分销南洋怡保及吉隆坡一带……”
一百多年间,无数茶船在六堡河、东安江、贺江、桂江、西江上驶过,无数六堡茶沿着这条连接“海上丝绸之路”的“茶船古道”运销粤港澳和南洋,及至1935年,广西出口六堡茶类茶叶就达1128.95吨,六堡茶成为当时苍梧县最大宗的出口土特产。这些远赴南洋的六堡茶,一直以来都是矿工、劳工、矿主和种植园主祛暑保健、清热解毒、恢复体力的必备饮料,它已经融入了当地华人华侨的生活当中,成为了海外华人化解乡愁的信物。直至20世纪90年代以前,六堡茶在马来西亚的怡保、槟城、吉隆坡等地,仍是与柴米油盐并列的家常物品,除了茶行里专卖,在香火店、海味店、杂货店里都有出售。而优质的六堡茶在出厂上市前,还要在合适的存放环境中陈化数年。在这过程里,茶叶中的内含物质得到升华转化,甚至间生“金花”。陈年六堡茶口感醇和厚重、汤色红浓透亮、回甘层次丰富,其独特的“槟榔香”极其符合当地华人的品饮口味,令到茶客们趋之若鹜。
除却南洋,六堡茶还曾远销日本。由于六堡茶具有消脂减肥等功效,日本茶商进口六堡茶后,在当地作为一种保健品出售,因此六堡茶在日本又被称为“六保茶”。
时空交替,岁月运转。六堡河水早已变得澄清透澈,“尖头船”的踪影早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大交通网络的发展却一日千里。随着梧州定位为国内区域性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已初步形成现代综合立体交通网络,10多条高速公路、5条铁路、1条西江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