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叶品牌崛起之路
设了网店,通过互联网,拓宽营销渠道,提升市场份额。
范儿山国饮艺
在网络时代,茶业界有茶企在实体店扩张日趋成熟的同时,通过细分市场,在互联网上成立一个新的虚拟茶企,并将这一新品牌进行重新定位,走一条线上实体店与--线下实体店既平行又互补的道路。“山国饮艺”与“尚客茶品”就是一个茶企“虚实结合”营销模式的佳例。
同茶界大多实行连锁经营的茶企一样,厦门山国艺饮茶业通过特许加盟的连锁经营模式,在全国300多个城市拓展了近400个连锁门店,在行业和市场中树立起了较高的品牌知名度。从区域性品牌到全国性品牌,可以说,“山国饮艺”在品牌扩张上做得颇为成功。但是。它的“野心”还不止于此,在深耕好品牌版图上每一个区域市场的基础上,“山国艺饮”将眼光瞄准到了方兴未艾的电子商务,在互联网上开辟了一个茶叶电子商务平台“尚客茶品”,成为“山国饮艺”延伸出的子品牌。“尚客茶品”在草创之初,就先对目标市场进行了分析与定位,通过市调,它将目标市场锁定在“70后”、“80后”这些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且日常生活与工作同互联网发生关联的人群。这一人群多为都市白领、办公室一族、SOHO,他们思想前卫,喜欢追求时尚高雅、简约快捷、充满个性的生活方式,这些特质决定了“尚客茶品”所要走的是与其以销售传统六大茶类茶品为主的母公司“山国饮艺”截然不同的市场方向——时尚茶品。
打开“尚客茶品”的网页,无论是传统的茶品也好。还是流行的花草茶、工艺茶、茶包也好,单从包装设计上来看,它们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时尚且富有小资情调,例如三角罐、立体茶包,除了很养眼的包装以外,茶品也十分的精致,让人有爱不释手的感觉。“尚客茶品”在传统较为繁复的茶叶泡饮方式与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通过精准的市场定位和现代化的网络营销手段,赢得了20岁~35岁这一年龄层消费群体的青睐。这样一来,虚拟店与实体店并行不悖。子品牌便与母品牌之间形成了一种互补,有效地弥补母品牌所不能覆盖到的消费群体,并且形成线上线下的良好互动,为母公司山国饮艺茶业赢得了更多的市场份额。
长产业链
以复合式多元化经营,固守本业,发展产品多元化,走出传统,开创多元的制造与营销新路;以茶为核心开发相关产品,如茶月饼、茶酒、乌龙茶、绿茶饮料和荼食等,延
伸与整合茶产业价值链中具差异化的环节,在大陆修建高速公路观光茶园、茶博物院、茶学院等经营模式创新,实现传统生活产业的文化创意升级,成长为“中国驰名商标”和“世界茶王”。
——清华大学台湾研究所所长刘震涛
关键词:产业链多品牌
其实。茶叶所归属的产业类别是个很模糊的概念。就其种植栽培、初制而言。它属于农产品,从精加工、深加工、包装来看,它又属于于轻工业;而从销售、服务以及延伸开的旅游观光、文化等来看,它又可以属于第三产业。因此,广义上的茶业本身就可以构成一条很长的产业链。曾几何时,茶行业流行着这么一句话: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经营,一流企业做品牌。事实上,这句话不具有普遍性。对于一些综合型茶企而言,可以是产品、经营与品牌“三位一体”的结合,即以多元化的产品线来延伸产业链,以规划化经营拓展市场,以多品牌占领市场份额。
范儿:天福茗茶
在全国拥有1000多家直营连锁店的“天福茗茶”,是中国茶界公认的“世界茶王”。从1993年天福集团在大陆建立第一家茶店到今天的1084家,天福成功的经营模式不啻为中国茶业企业成长的“经典教材”。除了有效的经营管理、健全的白建零售终端之外。天福的成功还在于它运用了“长产业链”的战略。
“天福茗茶”以茶为基点,把产业链朝深度与广度延伸。就深度而言,它紧跟当代茶业科技的步伐,站在高新科技的前沿,把产品线延伸到茶饮料、茶食品、茶保健品、茶日用品等精深加工领域;从广度来看,“天福茗茶”的产品流通贯穿了上、中、下游,它在闽、浙、川、滇等地建有9家茶叶及茶食品工厂,进行茶叶茶叶品牌食品的生产、加工与分装,并借助天福茗茶连锁门店的销售渠道,实现产加销一条龙。在产销茶叶的同时,它还以茶为半径画出了一个大产业“圆”,把触角延伸到与茶相关的其它领域。譬如它在福建漳浦、四川夹江建立了2座茶博物院、2个高速公路服务区和1个“唐山过台湾”石雕园。每天每年都吸引了许多慕名而来的参观者,这一方面传播了“天福茗茶”的企业文化与企业形象,一方面也对游客上了一次生动活泼的茶叶知识课,培养潜在的消费群。它还在北京、上海、成都、台北成立了4个陆羽茶艺中心,开展茶具研发、茶道教学、期刊图书出版、茶文化活动的举办等等业务,并且于2007年在福建漳浦投资建成了全球第一所茶专业院校——天福茶学院,为中国培养一批高素质的茶业专业人才,而天福集团也便由此形成一个集茶叶生产、加工、销售、餐饮、服务、旅游、科研、教育培训等为一体的现代茶产业集团。
长而宽的产业链也决定了天福集团多品牌战略的实施。除了“天福茗茶”这个母品牌之外,它的旗下拥有多个子品牌,如以销售中低端茶为主的“天心茗茶”;以加工茶食品、茶饮料为主的“天健食品”;以研发茶叶生物科技为主的“天美仕”等等,而它的关系企业台湾“天仁茗茶”,在海外还拥有从事餐饮的“嗅茶趣”餐厅、chaFOR TEA、Tea Station、Uncle Lee’s Tea等不同业态的茶业品牌。天福集团多品牌的长产业链,是一条将茶做足做透的产业链,这使得其品牌始终处于市场领先的地位,处处占据主动。
范儿七彩云南
与“天福茗茶”既相似又有区别,相似的是“七彩云南”也把茶产业链做长。不同的是“七彩云南”走的是传统与时尚相结合的品牌路线。“七彩云南”拥有“庆沣祥”和“七彩云南”两个普洱茶品牌。其中,
“庆沣祥”品牌定位是高端消费群体,在昆明的旅游景点、北京的繁华地段开设特色连锁门店,将茶叶产品销售、服务、餐饮与休闲融为一体,并根据各设店地点的不同,凸显出每个店的特色,如昆明南亚风情园店,是一幢中外结合的建筑风格,适于商务洽谈、品饮休闲;位于北京CBD的财富中心店则为都市白领量身定做;
“七彩云南”是定位为大众消费,为满足日常的普洱茶消费需求,从多渠道拓展市场,在京、鲁、滇、华东、华南、华中、西北地区形成区域化、代理制的营销网络,并通过茶庄、连锁便利店、专卖店、城市商超等流通渠道构建分渠道营销网络。“七彩云南”除了涉足茶业,还发展旅游、休闲、观光、餐饮和购物,通过茶串联起一条有声有色的产业链。
单品为王
竹叶青在业内率先提出以品牌发展为导向,以跳出茶叶做茶为思路,多年的精。经营,终于突破了区域围城,使消费者从品类认知转向了品牌认知,成就了茶产品中的第一枚中国驰名商标。竹叶青品牌发展战略的成功,为中国茶叶的健康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成功的道路。
——福来品牌营销顾问机构总经理娄向鹏
关键词:单品
我们所处的是一个消费呈现多元化的时代,就茶叶消费而言,因人而异,红、绿、乌、白、黄、黑、花荼。“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茶叶消费趋势多元化,呼唤着茶企产品的多元化,像专业从事铁观音生产销售的“八马茶业”,除了主打产品安溪铁观音之外,亦有销售武夷岩茶、红茶、龙井茶、普洱茶等等,以此来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哪怕是街头巷尾的小茶庄,亦有不同的花色品种供消费者选择。可以说,产品多元化是大多数茶企提升销售额的必然选择。尽管如此,还是有些“另类”的茶企剑走偏锋,通过推广销售单品而出奇制胜,即“单品为王”。范儿:竹叶青茶业
四川竹叶青茶业就是这样一个只做单品的“另类”茶企,它以品牌为导向占领市场,实现扩张,开拓出了一片“蓝海”。据了解,竹叶青茶业每年高达1.5亿元的销售收入中就有80%来自单品竹叶青,顶级产品“论道”竹叶青的销售额则占总销售额的1/4。因此,福来品牌营销顾问机构总经理娄向鹏在分析“竹叶青”的成功营销模式时认为,“竹叶青”成功的关键在于它突破行业的限制,引导消费者树立品牌意识,以品牌来识别选购茶产品。“竹叶青”在法律上“先发制人”,以商标独占品牌和品类资源,然后以品牌替代品类改变消费者认知模式,再辅以多种形式的广告宣传手段,在行业率先发出声音。在消费者和行业经营者心中进行抢位和占位,从而赢得市场先机。
“竹叶青”不仅是名茶之名,还是一个名企之名,而竹叶青茶业的成功恰恰就在于品牌,将产品品牌打造成企业品牌。事实上,同龙井、碧螺春、铁观音一样。“竹叶青”是一个公共品牌,更确切地说是一种茶名,被茶农、茶企广泛使用。竹叶青茶业作为其中一员,欲“独享”其名,可谓难于上青天。1998年,它在当地政府支持下,几经曲折收回其它厂商的“竹叶青”商标,成为独家享有该商标使用权的茶企。在拥有了金字招牌之后,接下来的动作就是如何把这个牌子打响。
为了更加专业化地运作品牌,它请来了专业策划机构为企业的品牌运作进行战略性规划,最先从产品定位入手,依据消费者的消费层次来细分市场,从顶尖级奢侈品到普通消费品,一应俱全,品种多达1000多个,以此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在营销通路上,它通过周密的营销策划,在全国大中城市开设了竹叶青专营店和连锁店200余家,以优异的产品、新颖的包装与周到的服务来占领市场,建立起完善的市场营销体系,并通过适时的广告宣传,在高速公路、报纸、期刊、网络等媒体上展开攻势,在短时间里提升品牌知名度。
经过十余载的品牌发展之路,2005年时,“竹叶青”单品销售量就占据了四川省30%的市场份额,成为四川茶叶市场覆盖率最高的第一茶叶品牌。此外,它还借助已经形成的区域品牌影响力,从四川省内向省外辐射。在全国大中城市展开品牌扩张,成为中国知名茶叶品牌。竹叶青茶业就是这样通过倾力打造“拳头”单品,以品牌打天下,塑造了中国茶叶单品销售的领头羊形象。不失时机地抢占了品牌制高点。
范儿“海堤红”
“海堤红”是厦门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重点打造的红茶单品。这几年,厦茶不再以出口为主,而是“两条腿”走路:国内与国外市场并举。同时,着力开发中高端的前卫产品。
这两年,金骏眉带动了茶叶市场上的“红茶热”,从福建开始延伸到全国,厦门市场上金骏眉、银骏眉却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厦茶的茶师们针对市场上“各式各样”的金骏眉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桐木关清明前制作出的金骏眉的特点为:外形金黑黄色相间,乌润中遍铺金色毫芽,其水、香、味似果、蜜、花、薯等综合香型。滋味甘爽,喉韵悠长。但清明后制作的外形、香味都不如清明前的品质,所以数量极少;政和等周边地区制作的金骏眉耐泡,但香气不够鲜爽;福安等周边制作成的金骏眉有亳香,但不耐泡;贵州制作成的金骏眉香气较好,不过甜度不够……
经过3个多月的反复研发,集厦茶公司数十年的制作功力。“海堤红”横空出世。闻起来有兰花香。喝起来嘴巴能够感觉到微甜、清爽的“海堤红”,其品质独特,但售价却平民。在产品诞生之初,它的利润极低,甚至为零。随着销量成十倍地增长,如今的“海堤红”已成为厦茶公司这个茶叶大家庭中最能赚钱的“女儿”。凭借她的天生丽质与朴实亲切,厦门红茶市场也随之回归理性,厦茶公司正左右着厦门高端名优红茶的市场格局。
凭借种种优势,“海堤红”单品在去年销售突破3000万元。一举拿下福建茶业单品销售冠军。今年亦有更上一层楼的趋势。仅2月份,海堤的一个专卖店“海堤红”的单品销售就达到了102万。眼下,厦茶公司正对“海堤红”进一步提升,打造“特供海堤红”。据透露,“特供海堤红”使用的原料将达上百种,制作工艺也更精到。厦茶公司将携“特供海堤红”,冲刺世界红茶的顶峰,再次书写海堤茶史的辉煌。
中国茶叶品牌崛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