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茶叶店要注意的经营要点及案例分析
售,茶价比别人低,很快抓住大量固定客户。崇仁路茶叶市场一老板杜涛说:“他们一家我都熟,他父亲很早就贩过茶,何毅完全继承了他爸爸的灵活头脑。”一年之后,何毅赚到了他的第一个一万元。
小店虽然赚了,但并不如想象中红火。1998年,何毅听说香港路将开设武汉第一家茶叶市场。“那时大部分行业都是单店经营。我到建材市场和水果市场看过,只要是这种规范化经营的市场,卖什么都红火。”何毅赶紧把积玉桥店面转让出去,拿着连本带利的2万元,在香港路茶叶市场抢租下30平米铺面。
“有比较才有鉴别。”整个市场里,其他茶商大多向二道茶贩购买,由自家茶厂供货的何毅,批发价比别家低10%,再加上邓村绿茶的招牌,很多茶商都认准何毅的茶叶买。一次,何毅的货还没调过来,来自河南信阳等地的60多个客户已等在门外。“1998年到2000年,武汉茶叶生意真好做,我很快赚到六七十万元。”
2001年,邓村乡领导劝说何毅回乡投资,带动其他茶农致富。年轻气盛的何毅带着全部资产60万,在家乡买下一栋3层高的办公楼,注册了宜昌雨潇茶叶有限公司,专门生产销售邓村绿茶。
但是好景不长。一年后,何毅被武汉一家茶叶公司卷入“邓村绿茶”官司中,顾客对整个邓村绿茶产生信任危机。 “那真是次致命打击,我的店里瞬间变得冷冷清清。”更糟的是,引他回乡的那位书记也被调走,何毅先建办公楼再建茶园的想法彻底泡汤,60万投资“打了水漂”。
2003年10月,何毅手上积压的茶叶已达100多万元。“店里堆满了茶叶,连站人的地方都没有了。”何毅找到湖南一家茶叶公司老总,主动提出将自己的品牌茶以散装低价卖给对方,由对方贴牌销售。这一次,他卖出了40多万元的货。随后他又找到安徽鄂桥茶叶市场……年底,何毅的茶叶店终于度过危机。
如何开一家茶叶店?走出批发“漩涡”
2005年初,何毅路过青年路同成广场天福茗茶叶店。这是一家五六百平米的大店,店里摆满了茶桌,价格上千元一斤的高档品牌茶单独摆在柜上。不仅买茶的人多,喝茶的人也不少,市民一进门,销售员立刻泡茶让他们品尝。受触动的何毅也想开大茶楼,却遭到父母、朋友的公然反对,“上次大伤元气,刚复原你又想瞎掰。开茶楼投资大风险大,还是守着茶叶市场做批发生意好。”
不顾众人反对,何毅拿出全部资产在香港路茶市旁,开了一家300多平米“品茶+零售”大茶楼。他还特别引进普洱、铁观音、龙井等全国十大名茶,不再做单一销售。5月,何毅再次回家乡,投资近30万,为自己家那个茶叶小加工厂添置了先进设备,专门配套生产百元以上的高档邓村绿茶,并进行精美包装。
去年,武汉先后开出三个茶叶市场,商户突然增到1500多家,市场竞争进入白热化,果然应验了何毅当初的想法。香港路茶叶市场裕茗堂茶叶店老板张成洪说,这是他最佩服何毅的一点,有远见。大家都不看好的时候,他看准市场机遇,找到新方向——做零售茶楼。现在,何毅的武汉两家店外加加盟店,一年销售额可达400多万。
如何开一家茶叶店?坚持“少根筋”做生意
在部分同行心目中,何毅做生意有些“少根筋”。一次,有个安徽客商要何毅帮忙弄十几万“水货茶”,在进价之外多给何毅四万元。何毅马上摇头,“不行,消费者相信你,才买你的茶,不能骗他们。”那位老板发了脾气,“你脑袋少根筋是不是,有钱都不晓得赚,又砸不了你的牌子。”
何毅“少根筋”的事,也在业内传开了。香港路茶叶市场管理办公室主任阮农萍说,何毅做生意坚持原则,虽然“少根筋”,却让很多人佩服,人缘很不错。何毅说,他正准备去全国各地名茶产地商谈,希望可以像邓村一样,承包下当地的茶叶基地。五年内,他还将在武汉再开10家高档连锁茶楼,让“雨潇茶”深入人心。
如何开一家茶叶店?【成功案例2】
在茶叶这个竞争呈极度分散的市场里,存在着迅速做大的商业机会。用10年时间,白手起家的俞学文,在最传统的行业里搏取了上亿元的年销售额。1995年5月4日,浙江省武义县青年农民俞学文,身揣2000元,来到北京宣武区马连道,接管父亲经营不善的小茶叶店。
那时的北京茶叶消费市场,非常不注重包装,不管多好的茶叶,只是纸一包、绳一捆了事。而在南方市场,早就改用铁筒、纸筒包装,既方便买家、卖家,又有助于存储茶叶,还美观气派,这种包装又可以批量化生产。俞学文回老家卖掉鱼塘,用3万块钱买来一车茶叶筒进京。茶叶筒十分畅销,最多一天卖出3000多箱。一年下来,茶叶筒为俞学文带来大约50万元的收入,这也是俞学文赚取的"第一桶金"。
1997年时,北京市场上茉莉花茶的销售占茶叶销售的97%。北京人爱喝茉莉花茶,但是口感好、香气足、价格合理的花茶很难见到。用卖茶叶包装赚的再加上借的钱,俞学文在广西租来的厂房里,不计成本地追求产品品质。结果,市场用销量、利润回报了俞学文。
半年内,20多吨优质茉莉花茶让他挣到几百万元,迅速偿还了债务。"我当时就是要不计成本,把花茶做到没有最香、只有更香。"俞学文说。"更香"的名号也由此而来。
1998年11月,在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有机茶发展中心举办的有机茶培训班上,专家们介绍的有机茶让俞学文兴奋不已。这种"纯天然"茶叶生产方式,种植管理不允许使用任何化学肥料、农药和杀虫剂,从加工、运输直到销售杜绝各种污染,不仅符合人们对食品安全越发迫切的要求,更符合茶叶通行国际市场的标准规则。
更让俞学文兴奋的是,有人告诉他,在家乡海拔800多米的小和尚山上,就有一块已经通过认证的有机茶园。培训结束,俞学文直奔家乡浙江武义。经过实地勘察,俞学文决定包下小和尚山茶园,作为更香公司的茶叶加工基地生产有机茶。
如何开一家茶叶店?1999年3月底,第一批由更香公司基地生产的有机茶抵达北京市场。在开辟市场的同时,俞学文继续为武义基地建设追加资金,扩大生产规模。至今,更香公司有机茶基地达两万多亩,占武义县全县有机茶园总面积的80%以上。
与此同时,让"市场+公司+基地+承包人+农户"这样一条有机茶绿色产业链,在市场的带动下运转起来。据不完全统计,当地承包更香基地茶园,从事管理、采摘和茶叶加工的农民近4万人。
武义被誉为"中国有机茶之乡"。更香公司又相继在广西、云南、福建等地建立茶叶生产基地。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吴锡端说,更香有机茶迎合消费者追求"绿色"食品的潮流,这使得企业赢在了起跑线上。
2005年,更香的销售额达到1.3亿元。2006年,又刷新了这个数字。更香有机茶产销量居全国首位,并有出口。占北京有机茶市场60%的份额,销售额居北京市场第三。更香有机茶王,在中国名优茶拍卖会上,获竞拍金奖,100克成交价2.7万元。
更香分店迅速扩张,俞学文试图将来开上几百家。来北京闯荡10年,俞学文成了"京城茶叶第一街"的民企老大。提到自己的贡献,俞学文则非常低调。他说,更香公司好比是一棵树,枝叶伸展在城市,而根却扎在农村。根扎得深,枝叶才能茂盛。
如何开一家茶叶店?【成功案例3】
在激烈的竞争中,茶店要如何赢得第一拨客?记者专门采访了茶叶店的经营者上官。三年前,上官辞去小学老师的工作,只身来到厦门。他尝试过多种投资。刚开始,他以6万元开了个小型的美容院,由于对美容行业不熟悉,生意并不顺利,一年后只剩下不到5000元。
后来,来自安溪铁观音故乡的上官想到在厦门开茶叶店。由于他的父母经营了二十多年的茶叶,上官对茶叶就比较熟悉。利用现成资源,上官买了冰柜、真空包装机等,茶叶店就这么开起来了。上官的第一批茶叶是从亲戚那儿进货的,他从伯伯那里拿了2400元的茶叶,又从表妹那里拿了一些茶叶。由于刚入行,这将近3000元的茶叶卖出去时“缩水”到只有1700元。
如何开一家茶叶店?推销找到赚钱门道
那年秋茶上市,上官又向别人借了2万元本钱,跟着其他茶叶店老板一起去安溪进茶叶。这时,上官意识到,要赶紧获得自己的第一批客户。秋茶收回来以后,上官马上到殿前一些小型工厂向经营者推销茶叶。当天,他就卖出750克的茶叶,虽然利润比较低,他还是很兴奋。
后来,上官就常带着茶样往工厂跑,赶上工厂办公室有其他客户,他也一并推销。结果,还真有一箭多雕的。现在,上官在殿前、安兜等地有一批稳定的客户,茶店也慢慢吸引了不少人。通过朋友介绍,上官还往广东、安徽等地批发茶叶。上官说,现在,他的一些老客户甚至可以不用到店里,只打个电话说自己要哪个价位的茶叶,店里就能直接送货上门。
开茶叶店要注意的经营要点及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