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名茶:东方美人茶
群头戴斗笠,身上背着茶篓的采茶妇女,细心地摘选受到茶小绿叶蝉(浮尘子)所吸吮过(着蜒)的一心两叶之嫩芽,在经由经验丰富技术纯熟的制茶师傅精心烘制而成,于是叶身呈白、黄、绿、红、褐五彩缤纷的东方美人茶于焉诞生了!
经茶小绿叶蝉吸食后产生自然发孝的茶芽,所制成的“东方美人茶”,具有独特的蜂蜜及熟果香,是一般所称的“椪风茶”,为茶中珍品。经小绿叶蝉着蜒后的茶叶呈金黄色,形状如被火烫一般,精制后的茶叶白毫肥大,茶身白、青、红、黄、褐五色相间鲜艳如花朵,用放大镜观察做好的茶叶,可以看见一层纤细的银毛闪闪发光,东方美人茶所冲泡出的茶汤,颜色比其他的乌龙茶汤更浓,成明澈鲜丽的琥珀色,恰似东方古典美人的诱人美感。泡一壶东方美人茶,随着腾腾热气散发出天然蜜味与熟果香,茶汤入喉之际,甘润香醇,饮后口齿留香,徐徐生津,令人回味无穷!
生长采摘
台湾现有新竹县苗栗县及台北县坪林石碇两大东方美人茶产区,包装上的名称各地不同。产于新竹县北埔乡,名“膨风茶”或“椪风茶”;产于新竹县峨嵋乡,指的还是东方美人茶。茶种方面,新竹及苗栗产区以“青心大有”为主要生产茶种,坪林石碇则以“青心乌龙”为主,辅以少量的“白毛猴”。 东方美人茶采收期在炎夏六、七月,即端午节前后10天。
东方美人茶最特别的地方在于,茶菁必须让小绿叶蝉(又称浮尘子)叮咬吸食,昆虫的唾液与茶叶酵素混合出特别的香气,茶的好坏决定于小绿叶蝉的叮咬程度,同时也是东方美人茶的醇厚果香蜜味的来源,也因为要让小绿叶蝉生长良好,东方美人茶在生产过程绝不能使用农药,因此生产较为不易,也更显其珍贵。在制作方面东方美人茶必需经手工采摘一心二叶,再以传统技术精制而成高级乌龙茶。
制茶过程的特点是:炒菁后,需多一道以布包裹,置入竹篓或铁桶内的静置回润或称回软的二度发酵程序,再进行揉捻、解块、烘干而制成毛茶。
历史渊源
清朝后期的台湾,茶叶是最大的生产和出口品,也促进了台湾北部的发展,将产业重心从原本的南部移转到了北部,对后来台湾文化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台湾早有野生茶,根据诸罗县志(1717年)记载:“台湾中南部地方,海拔八百到五千尺的山地,有野生茶树,附近居民采其幼芽,简单加工制造,而作自家饮用。”而根据淡水厅志中记载:“猫螺山产茶,性极寒,蕃不敢饮。”这种野生茶就是所谓的“山茶”,仍可以在台湾中南部山区发现这种野生茶树,但与台湾农民栽种的茶树在品种上并无相关。
台湾所栽种的茶树品种,是距今两百多年前由福建移民所带来的,而台湾早期的制茶技术亦是由福建师傅所传授。台湾所产制的乌龙茶、包种茶等茶类,其产制技术皆来自中国福建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