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名茶:恩施玉露|绿茶
恩施玉露 属于绿茶,产于湖北恩施市南部的芭蕉乡及东郊五峰山,曾称“玉绿”,因其香鲜爽口,外形条索紧圆光滑,色泽苍翠绿润,毫白如玉,故改名“玉露”。其加工工艺为:蒸青、扇干水气、铲头毛火、揉捻、铲二毛火、整形上光(手法为:搂、搓、端、扎)、拣选七大步骤。[1] 具有抗氧化、提高免疫性、降血压、预防冠心病等功效。中国茶叶学会副理事长、湖南农业大学教授施兆鹏为恩施玉露 题字:“恩施玉露 、茶中极品”;日本茶师清水康夫到恩施考察茶叶生产时题字:“恩施玉露 、温古知新”。
品质特征
恩施玉露 ,条索紧细、圆直,外形白毫显露,色泽苍翠润绿,形如松针,汤色清澈明亮,香气清鲜,滋味醇爽,叶底嫩绿匀整。
采制工艺
恩施玉露 茶是中国罕有的传统蒸青绿茶。该茶选用叶色浓绿的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鲜叶经蒸汽杀青制作而成。恩施玉露 对采制的要求很严格,芽叶须细嫩、匀齐,成茶条索紧细,色泽鲜绿,匀齐挺直,状如松针;茶汤清澈明亮,香气清鲜,滋味甘醇 ,叶底色绿如玉。“三绿”(茶绿、汤绿、叶底绿)为其显著特点。 日本自唐代从中国传入茶种及制茶方法后,仍主要采用蒸青方法制作绿茶,其玉露茶制法与恩施玉露 大同小异,品质各有特色。
加工工序
恩施玉露 的传统加工工艺为:蒸青、扇干水气、铲头毛火、揉捻、铲二毛火、整形上光(手法为:搂、搓、端、扎)、拣选七大步骤。
蒸青
是利用蒸汽高温破坏酶的活性,制止多酚类的氧化,以形成玉露外形、茶汤、叶底特有绿色。要求:高温、薄摊、短时、快速。
扇干水气
扇干水气骤降叶温是造成玉露特有香味的重要措施。
铲头毛火
铲头毛火,又叫抖水气:是将扇干水气的茶叶放在120℃左右的焙炉上进行,要求进一步蒸发水分,并达到叶色油绿,梗脉略黄且出现“鸡皮皱纹”,芽梢显白毫,手握不粘,亦不成团的程度,即“散子”。铲时两个相对站立密切配合,动作协调,两掌微弯曲,掌心相对,将茶叶如捧球一样,左右来回推揉翻动。
揉捻
揉捻与其他茶类一样,目的在于卷紧条索,为形成玉露茶紧、细、圆、直、光的外形奠定基础,唯程度较其它茶类略轻,细胞破坏达45%左右,其手法分为“巡转揉”和“对揉”。
铲二毛火
目的在于继续蒸发水分,初步整理茶叶形状,为整形上光奠定基础。用铲的手法完成,手法与头毛火相同,唯活动更为敏捷,扫叶更勤,以叶色泽油黑、滋润光滑,梗呈黄绿色,手捏柔软而不刺手为度.
整形上光
整形上光,又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