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绿茶历史名茶大全|江西绿茶有哪些
用狗牯脑茶树鲜叶制成银针茶,于1915年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受到高度评价,并荣获金质奖章和特等奖状,于是遂川狗牯脑便成为饮誉世界的名茶。梁氏的后裔梁德梅,为保护狗牯脑茶的正宗牌号和信誉,进一步扩大销路,以“遂川汤湖上南乡狗牯脑石山茶祖传精制青水发客诸君光顾认清图书为记。梁记兴。”为该茶品商标,遂将其生产的狗牯茶直接销往广东、湖南。
1930年获浙赣特产联合展览会甲等奖状。1982年在江西省名茶评选会上评为江西省名茶,1985年被评为江西省优质名茶。“狗牯脑茶”为世界名茶,享誉海内外,早在1915年就获美国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金奖,此后又先后多次荣获国际国内大奖,2004年狗牯脑茶获得了国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2005年又被联合国列入采购目录.遂川狗牯脑,产于江西省遂川县汤湖乡的狗牯脑山,该山形似狗头,故所产之茶名曰狗牯脑。
该山海拔900米,林木茂密。山内有汤湖、温泉,泉水四时不绝,热气蒸腾,结成浓雾,紧绕全山*土壤腐殖层深厚,土质松软多少,呈微酸性*年均气温18℃,降水量1558毫米。茶园一年四季都处于良好的生态环境之中,芽叶柔嫩,叶面多披白色茸毛。 茶汤清澄而略带金黄,味清凉芳醇,经久不绝。
五、西山白露茶
西山白露 产于洪州(现江西南昌西山)唐代名茶,据唐代陆羽《茶经》和唐代李9肇唐国史补》(806—820年)等历史资料记载。
六、洪城白芽茶
后唐清泰二年(935),毛文锡所著《茶谱》载:"洪城双井白芽,制作极精。至两宋,更蜚声国内。北宋黄庶、黄庭坚父子将家乡精制"双井茶"推赏京师,赠京师名士苏东坡等,一时名动京华。
欧阳修《归田录》誉为"草茶第一"。南宋嘉泰四年(1204),隆兴知府韩邈奏曰:"隆兴府惟分宁产茶,他县无茶"。当时年产茶二百余万斤,"双井"、"白芽"等茶皆称绝品。
七、上饶白眉茶
上饶县产茶历史悠久。唐代诗人孟郊在《题陆鸿渐上饶新开山舍》一诗中说:“惊彼武陵状,移归此岩边;开亭拟贮云,凿石先得泉。”说明茶圣陆羽曾在上饶建屋居住。
据明代《广信府志》记载,陆羽的山居,就筑在上饶城北的茶山寺。其凿石开出的泉水,后人称之为陆羽泉,“以土色赤,又名胭脂井”;其所建小亭,名为“观泉亭”。1983年,有关科研人员在原有茶树良种的基础上,在上饶县尊桥乡茶场新创制成功上饶白眉茶。
1995年,上饶白眉在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获“金牌”奖,并被评为中国名茶。上饶白眉根据采摘技术和鲜叶幼嫩程度不同,分为三个等级:银毫、毛尖、翠峰,总称白眉。上饶白眉成品外形肥壮,条索匀直,白毫特多,色泽绿润;冲泡后香气清高,滋味鲜浓。尤其是银毫,外形雪白,沏泡后芽叶在杯中雀跃,品味无穷。
八、双井绿茶
双井绿茶产于修水县双井村,五代毛文锡所著的《茶谱》记载:“洪州双井白芽,制作极精”。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非常喜爱家乡的双井茶,常常将双井茶分赠给好友欧阳修、苏东坡、司马光等,并赋诗赞赏。欧阳修的《归田录》中还它将崇为全国“草茶第一”。
双井茶(节选)欧阳修
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凤爪。
白毛囊以红碧纱,十斤茶养一两芽。
长安富贵五侯家,一啜犹须三日夸。
九、幽谷绿芽茶
产于铜鼓幽居,位于赣西北边隅,幕阜、九宫两大山脉蜿蜒其间。山多田少,地势高峻,树木苍青,雨量充沛。土质富含腐殖质,深厚肥沃。春夏之际,云凝深谷,雾锁高岗,茶芽肥硕,叶肉厚软,造成优良的自然品质。
据《宋史·食货志》记载,“惟分宁(修水,铜鼓)产茶”明嘉靖廿三年《宁州志》记载:每年送礼部荐新芽茶贰拾叁斤捌两。威廉·乌克斯在《茶叶全书》专著评述,“宁红外形美丽、紧结、色黑、水色鲜红引人,在茶中极有价值”,称赞“宁红色、香、味俱属上乘宁红茶做工细、品质佳、价格实、销路畅,被誉为上路茶,驰名中外。尤以幽居为著名”。
十、麻姑茶
麻姑茶,属绿茶类名茶,产于江西省南城县西南10公里处有“洞天福地,秀出东南”的麻姑山区,以产地而得名。这里山势磅礴,峰峦叠嶂,溪瀑飞流,风光秀丽。山上有著名的神功泉、丹霞洞天、寻真寺、半山阁、仙都阁等名胜古迹。
南城县麻姑山产茶,迄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据《南城县志》载:麻姑茶的制作盛于唐代。关于麻姑茶的来历,当地还流传着一个美妙动人的故事:相传,在东汉时,有一仙女麻姑曾云游仙居此山修炼,春时常常采摘山上茶树的鲜嫩芽叶,汲取清澈甘美的神功泉石中乳液,烹茗款客,其茶味鲜香异常。
麻姑山茶园大多分布于海拔600~1000米山地,常年云雾缭绕,气候温和,年均气温15℃,年降水量2300毫米,日照短,空气湿润,相对湿度85%以上;土壤多为石英砂岩母质风化而成的碎屑状紫色土,土层深厚,吸水力强,腐质层厚,土质肥沃。1985年被评为江西省优质传统名茶。除销于国内,还出口香港及东南亚地区。
十一、瑞州黄檗茶
瑞州黄檗茶产于江西高安县(今高安市),1985年进京参加全国优质农产品展览会,被评为全国优质农产品。历史上的黄檗茶在元、明两代列为贡品。 黄檗茶历史悠久,根据《瑞州府志》记载,远在唐代已作贡品。宋人所著《萍州可谈》中就有“江西瑞州黄檗茶,号称绝品”的记载。北宋文学家苏辙贬谪筠州(瑞州)时,写有茶花诗二首,其一《咏前寺茶花》诗曰:
黄檗春芽大麦粗,
倾山倒谷采无余。
只疑残枿阳和尽,
尚有函花霰雪初。
耿耿清香崖菊淡,
依依秀色岭梅如。
经冬结子犹堪种,
一亩荒园试为锄。
黄檗春芽只有大麦粒那么大,来表明采摘的黄檗茶之幼嫩、细小,采摘时倾山倒谷,几乎把幼芽都摘光了。诗人担心茶树经过如此细致几番的采摘,它的养分会耗尽,元气会大伤,没有能力再繁育了。但想不到冬天它还能开放出许多茶花来。
这种花清香如崖菊,秀色如岭梅。结下茶籽,又可拿来播种,再长成茶树。从此诗可见,黄檗茶远在宋代,其产、制都已积下了丰富经验。该茶在元、明两代,均被列为贡品,年进贡达15千克。
但自清代至民国,瑞州绿茶逐渐衰落。到了本世纪40年代,瑞州绿茶几乎面临绝境,年产总量仅250千克。现瑞州绿茶有了很大发展。近来又恢复和发展黄聚茶生产。该茶品质特征为:外形挺秀多毫;香气清高;汤色明净,滋味醇厚,叶片嫩绿明亮。采用炒生锅、炒熟锅、摊凉、烘焙、足火等工序加工而成。
十二、周打铁茶
周打铁茶产于江西丰城荣塘乡,品质优异,外形条索紧结,稍弯曲,色泽油润;香气纯正、持久;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醇和,饮后清凉爽口,叶底嫩绿。它以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的鲜叶为原料,采用杀青、清风、揉捻、炒坯搓条、滚炒足干等工序加工而成。
周打铁茶的名称有一番来历,也十分有趣。相传清代时,丰城荣塘乡有个秀才,名叫周打铁,因屡考不中,便隐居山中,与妻子耕种茶园度日。当时正值乾隆皇帝下江南,乾隆打扮成布商微服出访。一日,周秀才上山采茶,有两个布商来到他家讨水喝。周妻忙泡茶接待,客人喝了茶赞不绝口,兴奋之余,提笔在纸上留下隐语,辞谢而去。
周秀才回到家时,其妻忙拿出纸来,只见上面写着:“秋后请送四斤上等茶到京市棉布庄。”但未留下姓名。春去夏至,夏尽秋来,周秀才按语意送茶进京,一路上晓行夜宿,风雨兼程,很快到达京城。一日天高云淡,阳光和煦,只见前面车马仪仗,鸣锣开道,好不威风,原来是乾隆离宫外出。周秀才拦路询问,侍卫上去喝止。
周秀才说明来意,并递上纸条,侍卫接过纸条、茶叶、交与乾隆。乾隆大喜,知是自己下江南时亲笔所题,因深感下江南时他家进茶之情,意欲留下秀才。周秀才丢不下辛勤耕作的茶园,执意回家。后乾隆降旨,赐周打铁种的茶为“周打铁茶”,并定为贡品。从此周打铁茶名扬四方,流传后世。
十三、窝坑茶
窝坑茶又名蕉溪茶,产于江西省南康县南岭山脉北端的浮石、蕉溪一带。主要产区为蕉溪上游海拔600余米、林木葱郁的窝坑。
窝坑茶创始于三国,而盛于宋代,据南康县《文艺志》记载,宋代苏东坡谪官广东,路过南康,舟至浮石时,曾作诗一首,其中有“浮石已千霜后水,蕉溪闲试雨前茶”之句,这里所指的“雨前茶”就是早期的“窝坑茶”。可见这里产茶至今有近千年的历史了。 窝坑茶外形条索纤细,形曲呈螺状,颗粒近似珠茶,又似眉茶,芽毫隐藏;色泽翠绿,绿中带白;内质香气清高持久。汤色嫩绿明亮,滋味鲜醇回甜,叶底嫩绿匀齐。冲泡后,芽锋直立,白毫翻滚,成为绿茶中之珍品。
十四、九龙茶
九龙茶产于江西安运县境内海拔一千多米的九龙山上。这里地势高峻,峦峰重叠,山清水秀,树木茂密,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终年云雾缭绕,土壤肥沃,极宜于茶树芽叶的生长。九龙茶和龙泉水是江西省安源县久享盛名的双绝,早为民间所传颂。 九龙茶是我国的历史名茶,清朝雍正五年就已列为贡品。
据《安源县志》记载:“尔乃披荒阜之捺荆兮,艺蒙顶之芬丛;树经冬而含秀兮,芽乘春而程工;发馨于岩壑兮,媲源瀣奚帛崇;以陆羽之元经兮,还生卢仝之腋风;会上贡于九重兮,何羡乎六安、武夷之青葱”。从这段记载里,可以看出九龙茶历史之悠久。
宋朝末年,民族英雄文天祥和他的好友邹元彪,为了抗金救国,来到九龙嶂,组成九龙寨,一面招募乡勇扩军,一面筹备军饷鼓励耕织,号召当地人民垦荒种茶,茶园面积有了很大发展。到了明代初叶,这里产茶更有发展,并由生产团茶改为散茶,茶叶的花色品种有上春、二春、大庄、匀庄、子芽头、茶末等多种。到了清初作为贡茶,所贡茶叶都是细嫩芽叶。
长期以来,九龙山人民,常以载歌载舞来表达丰收的喜悦和对九龙茶的颂扬。古代的“赣南采茶戏”以及现代的“茶童歌”和电影《茶童戏主》,就都是以九龙茶为背景编制而成的。“龙泉水烹龙嶂茶,何其此际断津涯。更深月上难成寐,古寺钟声带漏挝。”这是清代诗人凃方略赞美九龙茶和龙泉水所写的诗篇。
十五、协和昌珠兰精茶
珠兰花茶,产于江西,又称双兰花茶、特级珠兰花茶。江西珠兰花。成品特级珠兰花茶外形条索紧细,内质香气清雅,滋味甘爽,汤色黄绿,叶底绿亮。它还十分耐泡,并且口感好,特别是在茶汤冷后香味更为突出光绪年间,所制的“珠兰窨花茶”曾获南洋劝业会金奖。
“珠兰龙井”获得美国赛会奖。1915年,婺源“协和昌”珠兰精茶荣获国际“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一等奖。。1915年巴拿马博览会金奖,“协和昌”珠兰精茶、绿茶同年双获一等奖。
十六、吉州茶
清代陆廷桀,当过崇安县令,对茶叶颇有研究,曾写过《续茶经》一书,他在《续茶经》书中写道:“吉安府龙泉县匡山有苦茶,匡山的四面峭壁,其下多白云,上多北风,植物味甘苦。野蜂巢其间,采花蕊作蜜,味亦苦。其茶苦于常茶。
十七、临江玉律
宋代名茶,据《宋史·食货志》、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宋熊蕃《宣和北苑贡茶录》和宋代赵汝砺《北苑别录》等记载。
十八、袁州金片
又名金观音茶,产于江西宜春。元代名茶,据元代马端陆《文献通考测》和其他有关文史资料记载的元代名茶。
十九、云脚
产于袁州(现江西宜春)。明代名茶 据顾元庆《茶谱》(1541年)、屠隆《茶笺》(1590年前后)和许次纤《茶疏》(1597年)等记载。
二十、界桥茶
产于袁州(现江西宜春)据唐代陆羽《茶经》和唐代李9肇唐国史补》(806—820年)等历史资料记载,唐代名茶
二十一、绿英
产于袁州(现江西宜春)。据元代马端陆《文献通考》和其他有关文史资料记载的元代名茶。
江西绿茶历史名茶大全
江西绿茶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