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评茶叶的品质:形、色、香、味|茶艺基础
颗,大概取北斗星座之数。春天采摘时,由县令择吉日,沐浴斋素,着朝服,率僚属,设案焚香,跪拜再三。然后选派12位僧人入园,每芽取1叶,共采365叶,再交僧人焙制,入瓶封装,入贡京都。这12位僧人暗示12月,365叶暗示一年365天,取岁岁平安之意。如此神秘兮兮,蒙顶茶便被传说渲染成"仙茶"。仙茶令人长生不老,焉能不名?
蒙顶茶以"仙"闻名,产于皖西的"六安瓜片"以"神"闻名。神奇在两件事上:一是茶农胡林在茶馆泡此茶,碗中竟腾起朵朵云雾,竟如金色莲花,异香袭人,皆叫"好茶!好茶!"胡林回山再寻采茶处,竟如误入桃花园的武陵渔人,重访美妙处不可复得;二是中唐著名宰相李德裕作了个试验,烹此茶浇到肉食上,放入银盒之中。次日开盒验试,肉已化为水。此茶尅化肉食的效能胜过三酸合成的王水,你说神奇不神奇?两件事皆有时间、有地点、有见证人,你是信或不信?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叫"士",中国的士学问限于文史哲,不晓数理化。士对此谜解不开,广大农人更是昏昏然,似乎也无人去深究,于是"舆论定势":六安瓜片是神茶,神茶焉能不名?若是近代,那就要对茶作理化分析,算出含有多少儿茶素、氨基酸、咖啡碱,算出含有多少有益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
与神、与佛相关的名茶传说很多,如铁观音、普洱茶、大红袍、洞宾茶、桂平西山茶、惠明茶等,其传说之多足够编一本厚厚的书。
当然,名茶的产生不可忘记文人的功劳。茶事源于四川,早在西晋时代,诗人张载在成都写了第一首茶诗《登成都楼》,"芳茶冠六清,滋味播九区"便是诗中佳句。《周礼·天官·膳夫》中"六清"指水、浆、醴、醇、医、酏(yí)等六种饮料。早在1600年前茶就已列为饮料之首,"播九区"则说明
饮茶不局限于四川,已普及到全国广大地区。"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这是脍炙人口的咏茶名句。
又如明朝童汉臣《龙井试茶》诗:"水汲龙脑液,茶烹雀舌春。因之消酩酊,兼以玩嶙峋。"唐代诗人杜牧《题茶山》中盛赞阳羡茶:"山实东吴秀,茶称瑞草魁。"宋代范仲庵赞颂武夷茶:"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自古栽。"
崔道融《谢朱韦侍寄饮蜀茶》:"瑟瑟香尘瑟瑟泉,惊风骤雨起炉烟。一瓯解却山中醉,便觉身轻欲上天。"明代黄宗羲《余姚瀑布茶》:"檐溜松风方扭尽,轻阻正是采茶天。相邀直上孤峰顶,出市都争谷雨前。两筥东西分梗叶,一灯儿女共团圆。妙春已到更阑后,犹试新分瀑布泉。"宋代诗人梅尧臣称颂鸦山茶道:"昔观唐人诗,茶韵鸦山嘉。江南虽盛产,处处无此茶。"
革命领袖朱德同志《庐山云雾茶》:"庐山云雾茶,味浓性泼辣。若得长年饮,延年益寿法。"近代文化名人郭沫若《题高桥银峰茶》:"芙蓉国里产新茶,九嶷香风阜万家。肯让湖州夸紫筍,愿同双井斗红纱。脑如冰雪心如火,舌不饾饤眼不花。协力免教天下醉,三间无用独醒嗟。"……这类咏茶诗文多得不胜枚举。这些茶正是靠"文艺搭桥"而走出故土,饮誉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