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上一篇:中国茶文化:千年茶道|茶视频 下一篇:茶人苏轼|中国茶文化
欢迎手机访问 茶叶网-手机版 (www.168tea.com)

蔡襄与茶|茶文化视频

来源:网络     查看: 3117次

蔡襄(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字君谟,汉族,兴化军仙游县(今枫亭镇青泽亭)人[1]  。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学家。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先后任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等职,出任福建路转运使,知泉州、福州、开封和杭州府事。

治平四年(1067年),蔡襄逝世,赠吏部侍郎,后加赠少师。南宋乾道(1165年—1173年)年间,追谥忠惠,故称“蔡忠惠”。

蔡襄任泉州知府时,主持建造了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泉州洛阳桥;任福建路转运使时,倡植福州至漳州700里驿道松;在建州时,主持制作武夷精品“小龙团”,所著《录》总结了古代制、品的经验。所著《荔枝谱》被称赞为“世界上第一部果树分类学著作”。

蔡襄工书法,诗文清妙,其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为“宋四家”之一。有《蔡忠惠公全集》。

发展

蔡襄不仅是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而且也是学家。他为官清正,以民为本,注意发展当地经济,为福建业及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历史上著名的北苑御园,就是在建州,旧时又称建溪,建安(今在建瓯县)。种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唐代孙樵《送蕉刑部书》,书中记载:“晚甘侯”(唐代名中的一种)产于“建阳碧水丹山之乡,系月涧云龛之品”。当时建溪流域所产品统称“建”、“建茗”。五代时期,王审知在福建建闽国,北苑园成为专门生产贡的官家园。闽国灭亡之后,南唐后主李煜派官员专程到建安设立“龙焙”,监制“建进御”。指定专制“龙”。历史发展到了宋代。丁谓任福建转运使,监制御时,尤重御采摘制作的“早、快、新”。如“社前十日即采其芽,日数千工繁而造之、逼社即入贡”。由于采制甚精,在丁谓手中,北苑已誉满京华,号为珍品。

到了庆历年间(1041—1048年),蔡襄创造小龙团以进,被旨仍岁贡之”(《熊蕃北苑贡录》)。《苕溪渔隐丛话》也说北苑大小龙团“起于丁谓,而成于蔡君谟”。的确,蔡襄为福建转运使,把北苑业发展到新的高峰,他从改造北苑品质花色入手,求质求形。在外形上改大团为小团、品质上采用鲜嫩芽作原料,并改进制作工艺。为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有云:“之品莫贵于龙凤,谓之团。凡八饼重一斤。庆历中蔡君谟为福建转运使,始造小片龙以进,其品绝精,谓之小团。凡二十饼重一斤,其价值金二两”。欧阳修对蔡襄制作贡有非议,但他不得不承认蔡襄制作业的工艺之精。蔡襄之侄儿、蔡京之子蔡绦在《铁围山丛谈》中对蔡襄在发展北苑御园过程有较为详细而客观的记载,肯定了蔡襄负责监制北苑之制作精巧,形质至极,呼声最高还是“小龙团”的“密云龙”和“瑞云翔龙”。对于叶制作达到“名益新、品益出”、“益穷极新出、而无以加矣”的高水平程度,同时指出做要抓住季节“又茁其芽,贵在于社前则已进御”的新鲜感。可见“好争相品、盖因品质珍”。就蔡襄本人,对于建安之,他也在自己著作《录》中有专门论述建安之。其“点”条云:“建安斗试以水痕者为负,耐久者为胜”。同朝范仲淹在《和章岷从事斗歌》也提到“北苑将期献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斗味兮轻醒醐,斗香兮薄兰芷”。可见北苑御园在北宋时期极负盛誉。这些如此辉煌时期是得益于蔡襄为福建转运使时的监制而精益求精的创新工艺。这业发展功绩是不可湮没的。

苏轼在《荔枝叹》中说,“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宠加,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吾君所乏岂此物?致养口体何陋耶!洛阳相君忠孝家,可怜亦进姚黄花”。此诗作于哲宗绍圣二年(1095年),在蔡襄任福建转运使二十五年后,此时苏轼正被谪贬在广东惠州(今惠阳县)。作者初次尝到南方甜美的果品荔枝、龙眼,极为赞赏,就差点儿将“荔枝”比作“佳人”。但作者能浮想联翩,不禁联想到汉唐时代进贡荔枝给百姓带来了灾难。在诗中作者揭示了由于皇家的穷奢极欲、官吏媚上取宠、各地名产都将进贡的弊政。他笔锋又一转,对当时宋代的进、进花一并作了深刻的讽刺。这首诗给苏轼带来了许多声誉,但给蔡襄盖上了一顶“买宠”的帽子,这是不应该的。

总之,蔡襄在任福建转运使时,监制北苑贡在原有基础上有所争新。他先从改造北苑的品质花色入手,将“大龙团”改制为“小龙团”,提高贡的质量,达到“名益新、品益出”的技术革新、艺术融为一体。蔡襄制好,致使苏东坡喜欢“龙凤团”,产生千古名句。“从来佳茗似佳人。”苏东坡应该感谢蔡襄有了好才产生出千古名句。蔡襄的督办,促进了北苑的发展。也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这种技术创新,使福建叶在北宋时期名列首位,应功归于蔡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