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白茶源福鼎 功效独特美名扬
一、灵山秀水孕白茶
福鼎位于东海之滨、闽浙交界,境内有世界地质公园、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太姥山和“中国最美十大海岛”之一的嵛山岛,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5%,空气质量长期居福建省前列。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和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十分适宜茶叶的生产种植,在这方水土孕育繁衍的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是国优茶树良种,编号分别为华茶1号、华茶2号。其中福鼎大白茶是国家茶树良种的对照种。
全市有无公害茶园面积21万亩,有机茶基地和绿色食品基地3.8万亩,茶叶加工企业368家,其中上规模企业25家,全市茶叶总产量1.66万吨,毛茶产值6.5亿元,涉茶总产值15.6亿元。
作为世界六大茶类之一、中国特有茶类――白茶的原产地,福鼎白茶具有地域唯一、工艺天然,功效 独特等三大特征,并以其降火消炎、康体养颜等显著保健作用而久负盛名,素有“世界白茶在中国,中国白茶在福鼎”之美誉,是最原始、最自然、最健康的茶类珍品。
二、千年传说源白茶
唐代陆羽《茶经》据“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毒,得荼而解”得出“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的结论,告诉我们茶起源于远古。无独有偶,福建太姥山地区也流传一个相类似的神话传说:说尧时有一老母,居才山(今太姥山)种蓝,见山下麻疹流行,便教乡民用茶治病救人,由此感动上苍,羽化成仙,后人尊其为“太姥娘娘”,并向她学习种茶。剥去此传说的神话外壳,结合现实中的证据,不难发现该传说其实承载着太姥山先民远古时代就识茶用茶的信息。
陆羽《茶经》中记载:“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 据著名的茶叶专家陈橼教授的考证并在《茶业通史》中记载,“永嘉县东三百里的白茶山就是福鼎境内的太姥山。”明末清初福建著名的文人周亮工在《闽小记》中明载:“太姥山有绿雪芽茶。”民国之初卓剑舟《太姥山全志》称“绿雪芽,今呼为白毫,色香俱绝,而尤以鸿雪洞产者为最”。《福建地方志》和茶界泰斗张天福教授《福建白茶的调查》等文献对福鼎白茶所作的研究和著述也认定,白茶始创于福鼎。1957年福建茶树良种普查时,发现太姥山区有野生古茶树群落的存在,而且著名的绿雪芽野生古茶树恰恰生长在传说中太姥娘娘修炼的道场鸿雪洞附近,福鼎白茶的原料“福鼎大白”、“福鼎大毫”就是从太姥山中移植出去的,被福建省绿化委列入“古树名木”保护目录的绿雪芽古茶树是真正意义的白茶生产历史见证的“活化石”。 太姥山区民众自古就有将“茶叶”晒干收藏,用于治疗麻疹、发烧、水土不服等疾病,这种保存茶叶方式,明朝的田艺蘅《煮泉小品》赞道:“芽茶以火作者为次,生晒者为上,亦更近自然,且断烟火气耳。生晒茶沦之瓯中,则旗枪舒畅,清翠鲜明,尤为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