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天鸡壶鉴赏|紫砂壶收藏
“天鸡壶”起于三国时期,是魏晋至唐初流行的一种饮器,亦称“鸡首壶”,多数属于青瓷器,也有陶质的,以壶嘴作成鸡首状而得名。“鸡”与“吉”谐音,鸡首壶延续使用了数百年,反映出在那段战乱频繁的年代里,人们对吉祥安宁生活的祈望。古代“天鸡壶”逼真巧妙,形状和大小随着朝代的发展而演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确定形状和大小、掌握纹饰、明确造型规律及艺术风格对断定“天鸡壶”年代和了解“天鸡壶”的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天鸡壶”在其各个年代虽然特征不同。但也有其共性,在大小、纹饰、造型、艺术风格等方面有规律可循。三国时的“天鸡壶”多为高颈侈口,矮小扁腹,鸡首无颈,尾短扁,嘴有张口也有闭口,肩上有多对耳,纹饰有弦纹、叶脉纹、素面等;西晋时的“天鸡壶”多为小件,鸡首无颈,紧贴肩部,鸡首状的流不通腹内,故不能嘴上作流。与鸡首相对应的地方往往贴有一个小尾点缀,肩部其他两面有弧形双系;东晋时的“天鸡壶”器型较大,颈部较长,鸡冠竖挺,鸡首有颈,双目圆鼓,鸡口圆张,鸡尾演变成弧形柄,上端与盘口相连,下端与肩部相接。柄上端高于盘口,肩部有一对系。常以莲瓣纹、龙纹装饰。南北朝至隋代,“天鸡壶”多为盘口高颈,昂首张口,壶身修长,纹饰多为弦纹。可以看出,作为日常生活用器,“天鸡壶”的制作趋于规范,并且更具审美价值。
最早把“天鸡壶”的造型嫁接入壶的是清代紫砂名艺人陈鸣远,其造型比较单一。使材质、造型等达到完美结合的是明代万历年间徐友泉制作的梨皮泥“天鸡壶”。
徐友泉,名士衡,是明代万历年间制壶名师。徐友泉自幼拜时大彬为师,对紫砂壶有着造型艺术方面的天赋。他擅作仿古铜器壶,手工精细,所制的长爪兽的形态亦是仿青铜器的形制,所以特别有古拙味道,非同凡响。此“天鸡壶”就是徐友泉别出心裁的精美作品,胎壁薄厚均匀,造型趋向写真,挺拔秀丽;壶高1.45厘米,长20厘米,通体呈梨皮色,故称作梨皮泥,泥中呈现金黄色颗粒,色泽凝重,光滑润泽;壶流设计成天鸡形状,嘴圆筒状。双目微凸,眼上有一道眉纹,竖冠;颈稍作前倾,神态宛若欲前。
与鸡首相对应的壶把以鸡尾后翘为造型;壶身似球,平底,壶盖圆形。钮设计成狮子,狮子是唯一的一种雌雄两态的猫科动物,是地球上力量强大的猫科动物之一,狮子以漂亮的外形、威武的身姿、王者般的力量和梦幻般的速度完美结合,赢得了“万兽之王”的美誉,是力量的象征。壶把则设计为两条蟠螭龙,蟠螭是龙属的蛇状神怪之物,是一种没有角的早期龙,指雌性的龙,在《汉书·司马相如传》中就有“赤螭,雌龙也”的注释。蟠螭生得虎形龙相,相传是龙与虎的后代,具有龙的威武和虎的勇猛。蟠螭龙的设计是抽象的线条画,线条流畅,于威严中不失清逸。壶把的巧妙设计与壶体有着很好的隔热效果,为典型的明代紫砂壶特色。壶的底部落款为:“行云如流,之中士衡”,“士衡”为徐友泉的名。
徐友泉制作这把梨皮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