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信阳茶歌想到信阳民歌|茶歌
还是委婉缠绵的小调、诙谐风趣的田歌,或是热情奔放的革命历史民歌,无不生动活泼,各具风采;深刻而生动地表现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思想、感情、意志和愿望;真实记录和反映了信阳不同地域、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实践活动。蕴藏丰富,影响深远。
情歌、小调通常称民间小调,主要表现人们的不同情感和交友交流的需要,是人们社交活动和抒发感情的重要方式。
这类民歌在信阳民歌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保存较完整;小调在内容上多以反映男女爱情生活,如《摘石榴》、《茶山歌》、《一朵茉莉花》、《双探妹》、《四季相思》、《五更绣荷包》、《十想》、《俺跟二哥隔道墙》等;
也有反映劳动和生活情趣的,如《对花》、《采茶歌》、《放风筝》等,几乎包括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经过千百年来无数民间艺人和民歌手的传唱与加工,旋律婉转流畅,优美动听。演唱时往往加一些衬字、衬腔,多半有乐器伴奏;唱词和曲调通常是固定的;曲调结构上一般为上下句或四六句;音乐语言朴实流畅,节奏较规律,结构较完整。
灯歌、会歌则是载歌载舞,“花灯高挂就地玩灯”,“打开场子就地唱戏”是民间习俗,是民间音乐文化生活的重要体现。灯歌、会歌的演唱一般有相对固定的时间和地点。逢年过节玩灯时就是灯歌会歌的赛歌会,十里八乡的歌会班子汇聚一起,你方唱罢我登场,场面热烈壮观。
山歌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五句山歌(也称五句联、五句头),如“日头落山红彤彤,麻雀钻进刺蒲笼,噔鸡子打鼓天不早,掌柜的假装耳朵聋,你不收工我收工”。前四句用比兴的手法表达歌词内容,第五句起到点睛作用。再如山歌《慢赶牛》:“山歌本是古人留,留作农夫解忧愁,几年不把山歌唱,幼年英雄白了头,人到老来万事休”。曲调低沉缓慢,伴着老牛徐缓沉稳的蹄声,唱起来雄浑苍凉,听起来引人深思。
田歌是人们从事田间劳作时演唱的民歌。干旱季节人们就架起水车,一边车水一边敲着锣鼓唱着"车水歌";“一上水车把脚挪,边车水来边唱歌”。插秧、薅秧时人们成群结队在田间边劳动边唱歌。田歌音调高亢辽阔,节奏自由舒展,通常是一人领唱,众人和腔,一唱一和,此起彼伏。悠远清澈的领唱,和着热情奔放的接腔,在辽阔的田野中汇成雄壮的田园大合唱。
号子是人们在进行繁重体力劳动时用来指挥行动、统一节奏、振奋精神、消除疲劳并具有号召力的一种民歌。主要有夯号子、打硪号子、拉扯号子等,多用于建筑、水利、航运等处。大都是一人领唱众人和音;歌词为即兴编唱,音律简单流畅,节奏铿锵有力。
信阳民歌分布较广,主要在大别山区和�负恿桨叮�商城县、新县、潢川县、固始县、罗山县、光